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鸳鸯楼》成小黑马,类型片有机会“回春”吗?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5   浏览次数:66

《鸳鸯楼》成小黑马,类型片有机会“回春”吗?


1905电影网专稿 在多数人评论圈都在讨论《好东西》的时候,恐怖惊悚电影《鸳鸯楼·惊魂》票房已超8600万,预测总票房有望突破1亿大关。


影片有望超过《孤岛惊魂》的8891.4万的票房,在中国恐怖电影影史中,仅次于《京城81号》的票房。


毋庸置疑,相较于该影片的映前关注和预测,可谓是绝对的黑马。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不少国产恐怖电影在不断“去恐化惊”,譬如《京城81号》在题材类型显示为“恐怖/惊悚”,但到了续作《京城81号2》上映时,类别只剩下了“惊悚”。



虽然近几年市场上,仍有少量恐怖电影上映,但我们能发现这些作品里,没有高认知度的演员参演,背后没有主流电影公司参与,映前没有大型首映和其他传统的宣传模式,可以说是成为了“三无影片”。


但《鸳鸯楼·惊魂》(下文简称《鸳鸯楼》)则打破了这一限定,背后有中影和猫眼等主流公司支持,同时有李梦苏小玎等有一定认知度的演员参演。



不管是前期制作的投入,还是后期市场表现反馈,似乎让大家又一次讨论“恐怖电影回春了吗?”只是在这些讨论背后,《鸳鸯楼》到底是成功的偶然性,还是未来可以复制的样品。


在《鸳鸯楼》之外,乃至恐怖电影之外,又有多少类型影片有机会“回春”呢?



01.为什么是《鸳鸯楼》


恐怖电影有个怪圈,缺乏恐怖,惊悚来凑。


中国恐怖电影多是沦为精神病臆想之类的困境,试图简单粗糙的内容进行故事包装。《鸳鸯楼》则打破这一模式,用“人吓人”的故事,带来一些意外。


而故事层面是比较典型的女性互助的故事,可以说紧跟市场创作的风向。



在概念包装上,《鸳鸯楼》用了非常多“中式恐怖”的元素。譬如冥婚、“今生簪花 来世漂亮”的概念。这类近乎猎奇的桥段在不少重生网文、短剧中时有出现,让观众对其的认知度日渐增加,也为影片带来了话题性。


电影并没有过长的映前宣传周期,官抖在距离上映一周的时候开始有内容出现,首支点赞过万的视频,正是一则关于冥婚的内容,将“中式恐怖”和影片做深度勾连。在电影首映礼上,李梦、赵樱子更是以簪花形象亮相,加深了角色形象的曝光。



不仅如此,片方有意将影片上映时间选择西方万圣节期间。虽然不过多强化,但这已经是全年中和恐怖元素挂钩的日子。发行方甚至在10月31日全国开设限定百场仪式场,让人专门打扮成“女鬼”,陪伴着观众沉浸式观影。


从多维度而言,《鸳鸯楼》在中国恐怖电影体系中做了不少的创新,至少从票房成绩来看,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如果未来一部分人试图复制的话,相信观众就容易审美疲劳。



那么,到底谁在看《鸳鸯楼》呢?


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鸳鸯楼》主要集中在00后,其中20岁到24岁的观众占据了33.98%,性别方面两者相对比较平衡,女性观众占据了52.42%,是影片的核心观众。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鸳鸯楼》的女主李梦,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她是文艺片专业户。其在今年暑期,凭借剧集《墨雨云间》里“疯感”十足的婉宁公主出圈,获得了不少00后女生的喜爱。


我们同期简单检索了几部今年上映的国产恐怖电影,多数是以00后男性观众为主。可见,李梦出演的加成,某种程度上是让影片造成这一性别和年龄比的因素之一。当然,那些百万票房量级的样本很难和《鸳鸯楼》这个观影人次形成绝对的可比性。



三四线城市是《鸳鸯楼》票房的核心产区,尤其是四线城市。即便是已经破亿的《胜券在握》,四线城市的票房总和还不如《鸳鸯楼》。


北京、上海作为重要的票仓区域,却集体消失在《鸳鸯楼》全国占比前十的列表中。相反,其他影片占比前十中位于后位,或者未上榜的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都纷纷出现在《鸳鸯楼》中。整体而言,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成为《鸳鸯楼》的票房优势地区。



除了地域表现之外,《鸳鸯楼》在时段上,也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影片在21点以后的午夜场票房位列第一。这一数据较为符合过去恐怖电影在午夜场一贯的表现。相对应的是,该片双人观影(即1人买2张票)的占比最高,超过了七成。


相较于《鸳鸯楼》让恐怖电影的回春,或许背后藏着更深的问题是如何让受众回到电影院。



02.回到电影院


《鸳鸯楼》的意外,成为了很多人的惊喜——


毕竟影片映前仅一周的宣传时间,没有太大话题的演员,看似小众类型,几乎每项元素都不足以成为电影出圈的buff,但它成了。


当我们如事后诸葛的分析影片宣发助力时,却忘记应该先有影片。



在刚落幕的金鸡创投大会上,台下的制片公司不止一次发出类似感叹,“我喜欢你的项目,但这个类型电影没人看。”


比如一个奇幻题材的电影,但是元电影(即电影的电影)票房不行,大家开始举例《银河写手》《永安镇故事集》;比如一个爱情电影,就连现在最会拍爱情电影的田羽生,都建议弱化爱情属性,强化喜剧关系……


诸如此类的对话并不只是出现在创投现场,在不少电影公司的项目过会现场,亦有讨论。



电影人王红卫则将这种“没人看”作出一种机会,“比如说现在爱情电影没人看,那么这句话的另一层就是,如果我作出了一个好的爱情电影,它将填补市场上出现的空白。如果创作者没有胆识,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信心的话,那么拍出来的电影,肯定会存在这个问题。”


毕竟这个结论事实上从市场终端倒退讨论而得。



2019年前后,香港警匪电影在内地市场一直有稳定的票房收入,几乎每年7月和12月,都会有一部爆款影片,譬如《扫毒2》《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等。从去年开始,同质化的港片模式,不断换乘演出的卡司阵容,一度让港片陷入疲软,甚至不少电影在宣传中去“港味”。


越来越多“没人看港片”的论调出现,甚至有人爆料内地影视公司收紧对港片的投入。制片人江志强的回应,简单却有力,“我要用电影来说服你,一切都还有好的。”



我们今年看到了什么?


年初有郭富城《临时劫案》以喜剧风格,成为小黑马;后续《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成功不用多言;近期的《焚城》虽然不如预期,但依旧能在冷门档期中,凭借口碑实现长线放映,预测票房不断被调高。



其他种类的电影更是如此。诚然,《鸳鸯楼》成功的一小步,正是说明依旧有很多人对这一类型电影有偏爱。不仅如此,今年暑期的《异形:夺命舰》虽然类型题材突出的是惊悚,但恐怖元素同样存在。近8亿的票房成绩,则是最佳证明。



正如金鸡创投中,大家提及吴京《刀》的时候,都会说武侠电影有受众,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但大银幕的机会呢?


会有的,只有行动了,有了好作品,再配合对位的宣发模式,才真正有机会让观众走进电影院看到。商业类型电影的“回春”永远不会是项目过会上,简单的市场总结推导,算法计算能真的匹及的。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