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曾霸屏春晚,62岁却因不讨喜被骂上热搜,宋丹丹被喷到底冤不冤?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4   浏览次数:74

《五十公里桃花坞》这节目乐呵乐呵追到第四季,以致于昨天#宋丹丹退休#上热搜让人一时有点恍惚。

图片

最新一期节目里,宋丹丹谈起《桃花坞》或将是她最后一份工作。

这位“尴尬九分钟”的坞学缔造者,曾被吐槽“晚节不保”,却成了坚持录到第四季节目的唯一一位老人。

但肉眼可见的变化却是,曾经的气焰被逐渐浇灭,开始收敛锋芒。

早从去年第三季开始,跟早期被吐槽强势“妈味”相比,宋丹丹变了。

每每兴起想整活儿,汪苏泷一句“妈妈呀,又想上热搜啦?”就能治她。

图片

经历过舆论危机的宋丹丹显然怕了。

可她真的只是因为被舆论骂怕了吗?

未必。

图片

这季的宋丹丹,光用“乖顺”去形容还不够。

更有种从前线退居后方的疏离感和孤独感。

最新一期节目里,老坞民们也察觉到了。

尤其在桃花坞的“老伴”张国立缺席的时候,汪苏泷明显感觉到宋丹丹这季参与度变少,董璇也察觉到她孤单的背后,一种老母亲同款自卑。

图片

于是,一场专为宋丹丹举办的惊喜在桃花坞悄然展开。

不同于以往常见的同事限定惊喜,这次颇有点给家里老人“祝寿”的既视感。

负责牵头的董璇像操心的长女,先是找其他老坞民录制惊喜视频,撺掇出门在外的其他“子女”来个远程问候。

和很多想关心长辈的晚辈一样,担心她无法融入,便把她之前负责的“八零舞厅”重新开张,给她找点事做。

为了让她多点参与感,每个人便写下心愿制作成心愿签盒,让她体会到被需要的感觉。

其中,王传君写的纸条让大家犯了难——

想看宋丹丹现场重演《万家灯火》。

原本大家都不抱希望,以为按宋丹丹的个性会当场拒绝。

没想到她为了不让大家失望,不仅爽快应允,还一秒入戏,演哭所有人。

但我相信她身边这群年轻人的眼泪不只是被那个表演片段所打动。

在桃花坞,宋丹丹是所有年轻人口中的“丹妈”,因为强势和爱当月老曾给过人难堪,也会在孩子们各自结伴后独自琢磨着给他们做饭。

大家(包括观众)已经习惯她这层不讨巧,也不太讨喜的身份。

而这次惊喜成了一个极具隐喻性的转变标志,把她从“丹妈”还原成“宋丹丹”。

当所有女生穿上她的经典角色“皮肤”,被她的表演才能折服,人们又一次更完整地认识了她。

图片

宋丹丹是变了。

一来,舆论确实对她起了作用,被周围人眼神提醒后,往往撂下一句“我不说了”也就作罢。

图片

二来,是因为我们观众代入的视角也在悄然转变。

在桃花坞制造的场域里,观众的视角已经从“职场环境”真正切换到“代际关系”。

以前大家代入职场打工人,感受到的是“资历压迫”;

现在代入子女,却对“妈味”有了新的理解。

在桃花坞,丹妈就是“妈妈”这样一个角色

可能很多人已经忘了

或者说模糊了

其实宋丹丹是位非常非常厉害的演员

图片

把时间线再往前倒,这种变化也恰好对应了我们质疑长辈、理解长辈的过程。

前两季里,在互不了解的前提下初见面,有些新坞民还会选择“正面刚”。

图片

到了第三季,都说宋丹丹终于变乖了,但彼时大家对她的服从还达不到真正的理解,不如说只是一种基于尊重的表面顺从。

大家竞相撒娇拍马屁,是为避免尴尬名场面诞生的哄。

图片

“刺头”妥协,也只是因为想“图个清静”。

但到了这季,大家对宋丹丹不知不觉已经迈过“尊重”到“理解”的坎。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惊喜结束后,单依纯目睹宋丹丹一个人默默离开,竟因为担心弄巧成拙、放大宋丹丹的孤独而自责落泪。

这种当下的自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代入,对宋丹丹而言还有种“跨季”意义。

以前人们把宋丹丹当演艺圈前辈敬而远之,现在却愿意走近她,再走进她,设身处地去体味老年的孤独。

图片

老坞粉应该能发现,从第二季起“孤丹”就初露端倪了。

图片

第一季好歹还有“四大长老”共进退,到了第二季,表面看是宋丹丹Carry全场,实际只剩她一个老人勇闯年轻人的社交圈。

于是第一季的老坞民,成了她最想抓住的“救命稻草”。

尽管宋丹丹内心很依赖他们,在“尴尬九分钟”发生之前,后采还说要向老坞民求助。

图片

可一见面,依然口是心非。

略琴:还是你嫌弃(我和汪苏泷)这俩人?

宋丹丹:对。

图片

有意思的地方也正在此,宋丹丹的别扭和拧巴恰恰反映了,凭她的个性和天然的代沟,在和年轻人相处上打从一开始就是hard模式。

图片

来源|哔哩哔哩@新浪娱乐日爆社

但四季下来,宋丹丹的形象却呈现了由刚转柔的明显变化。

从一开始的强势控场,“指点江山”。

中间因为被骂开始小心翼翼“垂帘听政”,但对相熟的老友和老坞民,依然是能怼则怼。

图片

如今渐渐“退居幕后”,反倒能和年轻人玩到一块去,还能偶见高情商发言。

这一季新设了找搭子模式,宋丹丹自知不会被选,担心年轻人为难,索性全程和张国立绑定。

图片

狠起来甚至和王传君角色互换,心照不宣地再现“尴尬九分钟”,自己帮自己脱敏。

咱之前聊过,宋丹丹一旦遇到能配合捧哏的对象,那些所谓尴尬场面往往就能轻松化解。

但现在发现,不用捧哏,因为这几季累积下来的理解,就是促使人走近她的前提。

为了拖住宋丹丹给她惊喜,王传君主动过来找她唠嗑。

要知道,见识过第二季“尴尬九分钟”的在座各位,哪见过这等场面啊?

曾经的“刺头”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她的谈心对象,听她诉说自己力不从心的衰老症状。

图片

若要问宋丹丹如何重新树立威望?

或许转变关键在于,她找准了“大家长”的定位,终于找到和年轻人相处的方式。

图片

来源|哔哩哔哩@新浪娱乐日爆社

集体中的大家长这一身份向来不好做,既要有威严能扛事,又要试图融入年轻人。

如今观众眼里的宋丹丹,让“大家长”不再是一个独断的符号,而是还原了它的本义,被更多人理解。

恰如第三季里,宋丹丹因为高反缺席了几期,但也正因此才让人意识到,大家长不只是话事的掌权者,也是能扛事的主心骨。

图片

二老回归后,有了大家长坐镇,才像一只大手把这盘散沙聚拢。

图片

但若回溯前几季会发现,宋丹丹变得柔和,本质却没变。

都说宋丹丹才是桃花坞的核心人物,依据就是她始终在承担大家长的责任,刺激一批批个性迥异的年轻人,为节目效果服务。

参加一档社交观察类综艺需要做什么?

整活儿活跃气氛,在她看来是出于长辈的社交责任感和艺人的自觉。

图片

所以跟年轻人相比,宋丹丹反而是能很快适应变化,配合度很高的嘉宾。

第二季节目搞了个新玩法,年轻人光听着就已经开始焦虑。

图片

图片

但宋丹丹反而是欣然应对的那个。

图片

第一次睡大通铺,从第一季走过来的年轻人都深感“条件降级”,宋丹丹也是稳定军心、安抚情绪的大家长。

不住在一块,你看每个院就变成“小抱团”

这个大家都在一起,挺好

四季看下来,我有种追剧的体验。

看着宋丹丹因为初登场承受了主要火力,接着不断有人平反,被人理解,竟走出了一条“自我洗白”的完整故事线。

当然,说“洗白”或也不准确,只要看得全、看得细,便断不会把人想片面了。

图片

观众对宋丹丹观感的变化,也暗合《桃花坞》整个IP的变化。

还记得第一季是什么画风吗?

邀请一群平时没什么交集的明星和素人嘉宾,主打陌生人之间的社交实验。

从第二季才开始围绕熟人小社会,观察新老坞民的相处模式。

从尴尬交锋到走心温馨,两种画风,但本质也是不变的。

作为一档社交观察节目,《桃花坞》始终主打一个大写的、真实的“尴尬”。

初见面的尴尬向来是桃花坞特色,但出不出圈取决于嘉宾之间的性格能否燃起吃瓜群众的八卦魂。

很多人因为抓马出圈的“坞学”名场面,总把它定义为撕X综艺,以此判定它无聊与否。

说实话,挺可惜的。

尴尬的社交场面本就充满偶然性,观察的结果才是它的价值所在。

但开头抓马的看点反而让很多人忽略了,《桃花坞》其实是一档治愈慢综,擅于通过有策略地观察,捕捉社交关系背后的个人情绪。

桃花坞有个很受欢迎的组合“六五零”,由汪苏泷、李雪琴、徐志胜和李嘉琦这四个高敏感人格组成。

最新一期里,看着其他人“群魔乱舞”,李雪琴却坦言自己“没法跟他们嗨到一起去”。

图片

但不会有人说她矫情,反而能共鸣到一批与她共感的人。

毕竟如果你看过之前真情实感的海边喊话,就会发现这节目隐藏的走心调性。

图片

说是观察,但节目组并非完全撒手不管,而是会基于对嘉宾的了解,有策略地创造场景,才能刺激出坞民们的真性情。

可贵的是,即使到了第四季依然能捕捉到这种社交中真实流露的时刻。

一个看似办得有声有色的惊喜,却还是能让勇闯娱乐圈的大学生单依纯和沈月偷偷自责落泪。

撕X综艺是对艺人的消耗,但《桃花坞》是在观察中成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人都因为参加这档节目而大范围圈粉。

若说不喜欢是因为不了解,那《桃花坞》对艺人的全方位真实展现,则堪称综艺届的百科全书。

最典型如孟子义,上了《桃花坞》后风评急转直上,一个爱耍点小心眼、要智商有颜值的笨蛋美女,愣是凭实力当了桃花坞四季的团宠,圈粉无数。

高能量型人格的王鹤棣,则不吝传递自身能量,先后治愈了宋伊人,打开了王传君,征服了周一围……

从另一个角度看,《桃花坞》也算打破了综N代的某种桎梏——

除了每季注入些新鲜血液刺激观众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提供可持续性观察的样本,让人看得更全、更细,也让一些争议片段有了更多讨论和思考空间。

就拿宋丹丹的“晚会风波”来说。

第一季初见面提议文艺晚会,是能立即得到积极响应的。

到第二季再次提议时遭到反对,却成了她被骂“妈味”的佐证。

在网络“正义判官”的推波助澜下,宋丹丹重新审视自己,也做出了改变,于她个人而言未必是坏事。

但这些网络审判背后,却让人隐隐担忧。

舆论中的宋丹丹几乎成了“妈味”代名词。

要知道在如今很多语境下,“妈味”已经沦为一个专用于女性、与“爹味”对应的贬义词。

但问题是,这个词实际承载着很多人对“母职”一种理所当然的批判。

人们一面需要她、依赖她,一面又不自觉嫌弃她不够善解人意、批判她不够细致周全。

在被全网吐槽做派强势的背后,却少有人发现,第一季从cue流程,到动员嘉宾参与坞长陈陈陈的行为艺术,宋丹丹嘴上说着不当坞长,却默默担起了坞长的责任。

图片

若忽略整体事实谈道德批判,岂不真成了“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而对女性而言,在集体批判下妥协究竟是走向自我提升还是滑向自我规训,也仅在一念之间。

“妈味”或许存在某种时代局限性,但不该被污名化,更不该沦为女性自我规训的一个反面教材。

现在再过头看宋丹丹,变乖了的她身上仍然遗留着“妈味”,但那又如何?

至少现在的她不被“妈味”所困,还反过来以不变应万变,为“妈味”正名。

豆瓣有个讨论是,如果宋丹丹之前备受争议的名场面放现在播,舆论肯定大有不同。

其实未必。

因为舆论风向一直在变,它或许会造成影响,但动摇不了她本身扎实的根基。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