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流浪地球》短片来了!徐建:拥抱技术 打磨精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5   浏览次数:58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举办以来,国产电影视效行业在这十年间迅速崛起,为创作者的想象力提供落地的可能。本期特别策划——十年“新”路系列访谈,听视效指导、导演徐建讲述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结合,推出精品力作。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徐建作为电影视效公司创始人、资深电影视效指导,参与创作了《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独行月球》《志愿军》系列等作品。十年来,他和团队伙伴一起见证着中国电影制作水平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



“十年前,我们还谈不上流程,基本上是作坊式的工作,大家凑在一起,各显其能,把活堆在一起干出来。”徐建说,随着经验的积累,如今团队的工作更加规范,知道如何协作,更有底气去操作比较大和比较难的项目。“能做出很科学的、规范化的计划和技术规划、制片规划等,我们的技术能力、创作能力,团队的管理能力都比之前有质的飞跃。”


以徐建公司为例,现在更多的虚拟制作是动捕棚,用脱离传统标准流程里面的DCC(数字内容创作)的软件,转向实时的游戏制作软件,更加实时,还有人工智能的局部参与,既降本增效,也与时俱进。




执导《流浪地球》系列第一部短片

和《流浪地球》一样表达“希望”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国产视效的进步,也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浪潮。如今,以《流浪地球》世界观为基础的《流浪地球短片集》正在创作中。该系列第一部作品《马拉松》,正是由徐建执导。多年的视效从业经历,为徐建首执导筒提供了坚实基础。


徐建在片场通过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后期前置让我更往前参与到创作里来,更多去从主创或者导演的角度思考一部电影的问题,这一定是对我自己拍片子有非常大的帮助。”



尽管身为视效从业者,掌握技术优势,但徐建表示,《马拉松》这部短片并非一部以视效取胜的作品,它的题材仍然从生活中来,讲述一个积极向上,温润心灵的故事。


他透露,这部短片和《流浪地球》中的2044年奥运会有密切联系,讲述的是在这个时间点发生的关于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男主角由闫佩伦出演,徐建很肯定他之前在《我的阿勒泰》的表现。




“影片讲述在2044年整个地球的太阳氦闪危机公布后,所有人在一个特别绝望的状态下,他去努力抗争命运,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去给别人带来希望。”徐建说,《马拉松》和《流浪地球》的表达核心一样,“核心就是讲希望,希望在这个时代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技术是工具,为艺术服务

中国电影的视效行业要与时俱进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科技创新如同给电影创作插上翅膀,但创作者在展现技术水准的同时,也要将艺术与技术高度融合,实现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平衡。


“需要你懂美术、懂剪辑、懂音乐、懂戏等等的综合性艺术,技术只是我们实现的工具,我们要实现这些想法,没有比较强的技术是实现不了的,但是技术永远是为艺术,为戏,为演员的表演,为情绪、为观众的感受去服务的。”徐建表示。



同时,面对新的技术革命,视效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稳稳站住脚,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徐建认为,随着短视频、游戏、VR(虚拟现实)、XR(扩展现实)、Vision Pro(头显)的出现和发展,未来一定是以多元化的媒体去承载电影的内容。这促使他们这些从业者,尤其是跟技术相关的部门,一定要多去实践,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提早做布局和尝试。



“电影视效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行业,日常肯定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吸收新的技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跟上创作的意图,日积月累,每天不断地学,一日千里,不进则退。”徐建说。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