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归来,共闯神话世界!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27   浏览次数:21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作为50亿票房奇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原班人马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暌违五年揭开新故事,在网络购票平台的想看人数突破100万,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跟我们一起来前瞻即将在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从壁画到动画,解码哪吒形象


2019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爆了整个夏天,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将观众带入了哪吒的命运中,费俊也表示至今也记忆犹新,因为《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角色塑造的打破,第一部关于哪吒的电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所以大部分观众脑海中都有一个固有的哪吒形象,但《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片子没有被传统形象给捆绑住,而是创造出了一个调皮叛逆的哪吒形象。



其次是角色性格塑造上的打破,影片中哪吒替所有的观众喊出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声,展现出了扭转命运,做自己的英雄的决心和能量。



其实关于哪吒的形象,从最早的壁画到民间画本,再到《西游记》《哪吒闹海》《哪吒传奇》,最后到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


今天从一个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哪吒的形象演化,最早的敦煌壁画中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太子,那个时期的形象是作为宗教传说中的护法,承载的是一种威严,让人们感受到敬畏;到后来的明代的《封神演义》,是中国版的哪吒原型,但依然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天神形象。



真正赋予哪吒更加人性化的角色和形象,还是1979年的电影《哪吒闹海》,接近于一个孩童的形象;到了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哪吒的形象越来越鲜活。



总体而言从历史上最早期的宗教神话,到今天动画影片,哪吒经历了一个从神性不断到人性转换的这样的过程。


中西文化杂糅,创造“世界经典”


对于“哪吒系列”的美学争议,除了人物上的“美与丑”,还有风格上的“中与西”。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观众对于影片形象西化的讨论,但是影片中也能看到山河社稷图、五爪金龙等国风元素,中西元素的杂糅创作也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论。



对此,费俊表示杂糅本身也是一种当代性的体现,因为任何经典都是冲破了以往的传统而形成的。动画制作的技巧和技术方面确实来自于西方,但这并不等于不可以用世界性的语言讲述一个东方的独特故事。



饺子导演曾在采访中也表达过“我们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来还原我们的历史和传说,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但是同时我们用的底层技术是国外开发的三维软件,艺术要繁荣起来,就是一个相互碰撞,产生一个新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下,我们的观众和创作者都不能孤芳自赏,为了追求国风传统就去排斥不同文化的观众,那恰恰是一种狭隘的文化表现。



文化自信,恰恰指的是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用一种世界人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用当下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温情的亲情观,满足观影的情感需求


《哪吒之魔童闹海》除了制作上全面“升维”,在剧情上也是继续创新,将家喻户晓的“哪吒闹海”故事改编出意料之外的新意,也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情体验。


相较于《哪吒闹海》中李靖和哪吒之间的紧张关系,饺子导演的“哪吒系列”里面,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父子关系。



李靖更像一个父亲,他在面对抉择充满了温情,《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故事讲述出了中国人的亲情观,这种亲情观本身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对于亲子关系的描写,不仅仅是哪吒和李靖,也会看到敖丙跟敖光之间的亲情故事,电影里的“人情味儿”对于整个电影的影响力、张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观众不需要一个简单的故事,反而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成为影片的看点,看的是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有效关系。


审美不是看丑与美,也不简单只是看善与恶,它不是黑与白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审美,看的是中间的灰度。可能“丑”的角色他却带着一个真善美的心灵,而可能非常“美”的角色他却有着非常丑陋的精神。



恰恰是这一种打破我们常态审美经验的东西,才构建了审美的内核;人物关系也是同理,这些矛盾和冲突恰恰构建了我们内心的情感需求。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