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影院
策驰影院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票房不该这么少,《志愿军》对比《长津湖》,五个地方更优秀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84

《志愿军:雄兵出击》上映十天才五亿票房,应该说低于了很多人的预期。

有人认为该片有些审美疲劳,也有人认为陈凯歌没导好,众说纷纭。



也许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笔者直到该片上映第11天才买票观看,结果看完之后立刻觉得《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票房太少了,这部电影理应获得更高的评价和更高的票房成绩。

《志愿军:雄兵出击》从各方面讲都难免被拿来和创造票房奇迹的《长津湖》来对比,笔者认为,《志愿军:雄兵出击》至少在五个地方要比《长津湖》更优秀。



一、抗美援朝出兵决策过程

《志愿军:雄兵出击》和《长津湖》的时间跨度基本一致,从决策出兵到二次战役结束,可比性相当强。

相对来说,《长津湖》更重视的是战斗场面,而《志愿军:雄兵出击》则将大量篇幅用在了抗美援朝决策出兵这件大事上,而且基本尊重历史。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抗美援朝不是应该的吗,实则不然,当时国内真正赞成出兵的人并不多,在中央高层会议上反对出兵的领导大有人在(比如林帅)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赞同出兵的人反而处于少数。



《志愿军:雄兵出击》用朱亚文饰演的军工专家担任“反方”,用客观真实的数据说出了抗美援朝决策过程之难,这一点要比《长津湖》更为细致而且也很有必要,这是一场国运之战,哪有那么容易决策,这一点《志愿军:雄兵出击》拍得很有必要。

另外一点,《志愿军:雄兵出击》还拍了斯大林出尔反尔拒绝出动空军这个细节,这件事曾让我国一度动摇出兵的决策,毕竟没有制空权将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为了保家卫国我国最后还是在没有空军支援的情况下出兵了,消息传到苏联,斯大林也被感动了,他当然清楚没有空军对于志愿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志愿军:雄兵出击》能用大量篇幅将出兵决策过程讲清楚,非常难得,值得赞赏。



二、历史细节还原度

《长津湖》虽然取材于二次战役东线战斗,但该片在还原历史细节上并不是很突出,感觉像是在一场真实历史中的大战役里虚构了几场激烈的战斗。

相对来说,《志愿军:雄兵出击》在还原历史细节上就非常到位,如果是军迷观众的话,相信满意度会比较高。

彭老总在整个大军出发之前只带少量人马进入朝鲜,一度险些当了俘虏,这个历史细节被《志愿军:雄兵出击》拍了进去。

118师师长邓岳还没穿好裤子就遭遇了敌人,后来被兄弟部队戏谑为“光屁股打仗”,这个历史花絮也拍了。



113师全师从师长到普通士兵在大冬天光着大腿过江,这个细节也拍了,唯一的遗憾是当全师冲上岸时浑身像穿了一身冰甲这个细节没拍出来。

在113师向三所里狂飙突进时全师去掉伪装大摇大摆沿着大路前进,成功骗过美军侦察机,这个著名历史细节也拍到了。

作家魏巍笔下松骨峰三连战士带火扑敌和敌人同归于尽,这个震撼的画面同样拍到了。

等等吧,如果让军迷和历史爱好者选,估计选《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人会更多,当然也有一点儿遗憾,梁兴初的那一排大牙没拍出来。



三、战斗画面细致

松骨峰阻击战是《志愿军:雄兵出击》重点刻画的一场战斗,美军的每次冲锋过程都表现了出来,坦克、榴弹炮、飞机尤其是凝固汽油弹轰炸的场面也都拍得非常细致。

三连这边,几乎每个战士身上都沾满了鲜血、泥土和硝烟,几乎所有人负伤,这些细节的刻画在战争题材影视剧中都属于上乘之作。



松骨峰阻击战的惨烈程度非常罕见,一百多人的纯步兵连队挡住了美军一个机械化师五个多小时的连续攻击,杀敌数量是自己伤亡的好几倍,这在整个战争史上都是奇迹,因此才诞生了那篇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从战斗画面的细致程度和惨烈程度上,《志愿军:雄兵出击》甚至可以和当年的经典抗战影片《血战台儿庄》一比高下。



四、宏观和微观叙事相结合

有一说一,《长津湖》的剧情太过于微观了,不如《志愿军:雄兵出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叙事结构合理。、

《长津湖》把剧情重点放在一个连队上,其他从志愿军司令部到九兵团都成了陪衬,有点儿“兄弟连”的味道。



《志愿军:雄兵出击》基本上没有主要角色一说,除了那个虚构的用来贯穿剧情的高级参谋李默尹之外,其他所有角色都要服从于剧情安排,剧情拍到哪个环节,哪个环节的人物就是主要角色,从最高层会议到普通一兵,角色戏份没有大小之分。

相对来说,《志愿军:雄兵出击》这种拍摄手法更像前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拍法,更像是一部历史史诗电影。



五、两个战场切换

笔者认为,《志愿军:雄兵出击》最出色的设计则是同时刻画了两个战场,朝鲜战场和外交战场。

尤其是在松骨峰阻击战进行当中,电影镜头时不时切回远在万里之外的联合国大会现场,这边三连的战士们正在和美军进行殊死拼杀,那边张颂文饰演的伍修权正在联合国大会上和美国代表针锋相对。

这里可能存在唯一的一个小缺点就是伍修权其实不需要王传君给他翻译苏联代表马立克的发言,因为伍修权早在红军时期就做过翻译,作为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的他文武双全。



为什么电影要重点刻画外交战场?因为这里有一个历史细节不得不提,在我国出兵以前,我军内部都存在悲观看法,更别说外部了。一次战役之后,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外界依然小看我们。

直到抗美援朝二次战役志愿军大胜美军并收复平壤,全世界才意识到强大的美军居然被一穷二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打败了,这次战役的影响之大,连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俘都震惊不已,那些刺头彻底服气了。



抗美援朝有很多战役,前期最著名的一共有五次战役,其中一举奠定抗美援朝战局的就是二次战役,而抗美援朝恰恰又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可见二次战役的分量之重,值得《志愿军:雄兵出击》和《长津湖》两部电影铭记。

如果非要从两部描写二次战役的优秀影片中选出一部佳作,出于以上五个原因,笔者更愿意投给《志愿军:雄兵出击》一票。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