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恐怖片竟然引发了国外跳舞热潮?
就在国内网友还在疯狂调戏ChatGPT时,国外网友们已经因为一个恐怖机器人而躁动起来。
由温子仁监制的惊悚片《梅根》已经占领了欧美,首映礼上,让打扮成 “梅根”的舞者们跳起片中标志性舞蹈。
网上的粉丝们则是开始了机器人热舞的模仿秀,还有跳着跳着翻跟头的。
有老哥直接异装扮上,身姿相当妙曼动人。
但是,中美网友对于《梅根》这部影片的评价天壤之别。
豆瓣网友普遍评价
IMBD上觉得这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喜剧
《梅根》确定3月17日在大陆院线上映,怎么说呢?
中国网友想看到恐怖,但美国网友只想找个乐子。
很多人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逻辑就是把搞笑建立在别人的出丑上。
那么恐怖片的套路,往往就是一个失去的过程。很多恐怖片的开始,一切都那么平静,往往都会有一个“较为积极向上”的小高潮。
比如在《鬼影实录》中,夫妻俩搬到一个新的房子,开启崭新的家庭生活,他们兴奋地架上摄像机,跟踪拍摄两人的点点滴滴。
再比如在《摄影机不要停》里,一个摄制组跑到郊外的废弃工厂,拍一部粗糙简陋的僵尸片。和很多怀着电影梦的年轻人一样,简陋的设备浇不灭他们对丧尸的那份热爱。
电影《梅根》也是这个套路。故事从一个普通家庭的破碎和重组讲起。要不是温子仁的名字提醒,我甚至以为是在看一部治愈心灵的电影。
8岁的女孩凯蒂因为车祸失去了父母。她的姨妈洁玛成了她的监护人。洁玛是一家玩具公司的机器人专家,负责开发智能玩偶。
对于洁玛来说,凯蒂就是个麻烦,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洁玛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外甥女。然而,要是和外甥女搞不好关系,她又可能失去监护权。
最终,她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用她新研发的不太成熟的智能机器人梅根来陪伴凯蒂。梅根可以无微不至地陪伴凯蒂,凯蒂则可以教梅根“做人”。
姨妈可能自己都没想到,用机器人组成的亲情确实牢不可破。
梅根渐渐产生自我意识,将所有可能会对凯蒂造成伤害的对象都视作潜在威胁。
当凯蒂不慎被邻居养的狗咬伤手后,梅根就趁夜偷偷将狗杀掉后藏尸了。面对邻居的不依不饶,梅根干脆连邻居也干掉了。
在这个过程中,梅根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恶霸男孩布兰登把梅根带进树林里图谋不轨时,梅根当场揪下布兰登的耳朵,最后逼迫他滚到公路上被车撞死。
而当洁玛意识到梅根的变化并且试图关闭她时,梅根早已超出了她的理解,洁玛终于玩火自焚。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很多网友认为梅根的行为不符合逻辑。
网友想要的,可能是属于人工智能的逻辑,像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那样,即使人工智能获得了自我意识,也应该以不伤害人类为原则,起码在动手杀人之前挣扎一下。
但这恰恰最符合恐怖片的逻辑,人工智能失控、暴走开始杀杀杀,才是从温情片高潮走向失控的高潮。
直到最后被姨妈拿电锯辟成裘千尺的梅根,喊出“你这忘恩负义的小婊子”时,梅根彻底“活”了。
还有网友表示,《梅根》多少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前面全是噱头,后面要血腥没血腥,要吓人没吓人。
这才是片方的高明之处,片方将尺度控制在PG-13级,也就是13岁以上儿童可以观看,同时可以引进中国。
影片牺牲了恐怖效果,目的就是换取大面积上映的机会。最终,影片以1200 万美元的低成本,收获了 1.254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
而且赚的盆满钵满的片方在最后直接留下了扣子,一定有续集。
看到监制温子仁的名字,我们都以为将会看到一部恐怖片,结果这片子只能算作是惊悚。要是再把这点儿惊悚元素去掉,你定睛一看,这不《成长的烦恼》吗?
对于欧美观众来说,有些套路屡试不爽,比如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比如对家庭的热爱。
尤其是后者,只要电影里谁喊一嗓子“伐木累”,观众立马热泪盈眶。
把这俩套路给它这么一掺和,这不就是“创新”吗?
所以这部片子骨子里就是一部家庭伦理片,而影片里的三个“女人”,在抓马中成长,又在成长中残杀。
面对突然到来的外甥女,毫无育儿经验又忙于工作的洁玛无可奈何,为了偷懒,她让一个试验品机器娃娃去陪伴凯蒂。
所以,到最后就是一个“我爱你比她爱你更多”的一个剧情主线。
失去父母的凯蒂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面对疏离的姨妈不知所措。而梅根的到来填补了她情感上的空白。这让凯蒂对梅根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
但随着洁玛逐渐意识到凯蒂对梅根难以割舍的依附心理和梅根的所作所为,她决定结束梅根的陪伴。这是洁玛的成长。
而梅根在与人类的相处中,学会了人类的行为模式——解决不了麻烦,那就解决制造麻烦的人。这也算一种另类的“成长”吧?
当梅根追杀洁玛时,凯蒂顶住了梅根的情感攻势,独自操纵机器人“布鲁斯”将梅根撕成两半,这是凯蒂的成长。那场面堪比卡梅隆《异形2》的结尾。
所以在这部套着恐怖片外衣的影片中,导演竟然在跟我们探讨教育问题。他用一个大开杀戒的人工智能警告我们——别让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超过30分钟。
于是,一部涉及AI、机器人跳舞、教育、孩子陪伴、亲情以及欧美观众乐于看到的“伐木累”多领域恐怖电影制作完成。
如果说一开始《梅根》只想靠着血腥、惊悚来抓住观众的眼球,那就真的会变成答辩之作。
按照以往小成本赚噱头的方式,《梅根》用1200多万的成本开启了一个恐怖片的新纪元。
IMBD上的总票房,1.7亿美元
最初的恐怖片类型,自然选择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发观众恶心、害怕、毛骨悚然等负面情绪。感官刺激,是恐怖片最基本的底层逻辑。
比如彼得·杰克逊的成名作《群尸玩过界》,再比如罗德里格兹的《杀出个黎明》。这类影片,通过四溅的血浆和纷飞的肢体,让观众产生生理不适。
不过随着观影次数增多,观众的心理阈值会不断提升,很快就对这种单纯通过感官刺激吓人的恐怖片失去了兴趣。
人们渴望更加丰富的恐惧体验,于是生活场景类恐怖片开始兴起,像《鬼影实录》以及《驱魔》。这种恐怖片的特点是用生活场景包围观众,调动起观众源于生活经验的恐惧。这种代入感是那种简单直接的感官刺激所不能比拟的。
即使是丧尸片,这些年也开始刀刃向内。丧尸仅仅构成了一个背景,真正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人类的自相残杀。比如美剧《行尸走肉》和最近爆红的《最后生还者》。
而近些年,恐怖片开始贴近时事,在流行元素中寻找创作热点。而人工智能恰好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
从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罗米修斯》到重启版的《鬼娃回魂》,都在以人工智能作为卖点,甚至连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2》都不能免俗。
新《鬼娃回魂》
如果说恐怖电影之前的变化是基于内容考虑,那么对于温子仁来说,这次转型则是基于商业运作考虑。在拍摄过《速度与激情》、《海王》这些票房大片之后,温子仁也想打造一个受众更广的恐怖电影宇宙。
可以这么说,《梅根》的成功绝对是一次双赢。
《梅根》的出品方Blumhouse(怖屋),这是一家专门出产恐怖电影的公司,旗下作品包括《鬼影实录》《逃出绝命镇》《忌日快乐》。
更大的赢家是环球影业。去年底,业内曾传出风声,Blumhouse与温子仁的制片公司“原子怪兽”有望合并。如果这件事成功,就意味着与Blumhouse签下10年合约的环球影业将同时掌握好莱坞两大恐怖片厂牌。
这意味着环球影业将获得一系列排名市场前列的恐怖片IP,这将极大扩展环球影业的商业版图。
而温子仁则通过“恐怖降级”操作进一步扩大了恐怖片的受众范围。
现在明白为什么这部剧看上去那么“平庸”了吧?
温子仁和环球影业正在下一盘大棋,恐怖片也正面临洗牌
《操纵者》上线,张子健刘威葳主演,抗日谍战剧,走爽剧路线
2666资讯2025-01-14《暗夜与黎明》今晚收官 陈哲远聂远邢菲姚安娜共展初代公安风采
2371资讯2025-01-14《香水佳人》首播,女性苦情剧,一妻一妾的悲惨生活,适合老年人
1651资讯2025-01-14葛优“好人团”好事连连看!《爆款好人》正式上映
1563资讯2025-01-14「狗头萝莉」的故事
811资讯2025-01-15张元英百变造型 眼神妩媚明艳动人
773资讯2025-01-15林更新cos大司命 眼神凌厉魅力十足
754资讯2025-01-14刘雨昕黑色皮质外套出席活动 状态在线气质优越
689资讯2025-01-14汪小菲晒信用卡购物单 网友发现疑似有大S再婚时的头纱
669资讯2025-01-14贾玲公司大碗娱乐发声明 谴责侵犯肖像权行为
647资讯2025-01-14